郧阳医学院专业建设“十一五”规划
(郧医行发[2006]62号)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优化专业设置结构,合理利用我院教学资源,全面实现我院总体发展目标,根据《中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和《关于举办高等医学教育的若干意见》之精神,特制订我院专业建设“十一五”计划。
一、我院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以我国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为根本,以国家高校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我国尤其是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对高级医药卫生专门人才的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和卫生工作方针,遵守国家各项法规政策,遵循医学科学发展趋势和高等医学教育自身发展规律,本着立足需要、优化结构、突出特色、稳步发展、确保质量的原则,做好我院专业设置及建设工作。
二、我院专业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我院专业建设现状
——本科专业快速发展。新增护理学、医学影像学、药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数由原来的3个增至9个。学科门类涵盖医学、管理学等,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内医学门类专业在我院已基本齐备。
——完成了各专业培养计划的全面修订。根据宽口径医学人才的培养要求,组建了通识教育、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育平台,优化了选修课程设置模块,设立了课外学分奖励机制,突出了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
——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一步深化,专业技能培养力度得到强化。启动了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内容综合化改革与融合。基础课程实验室已通过国家评估,并成为湖北省生物(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教学实行了出科考试、毕业临床技能考核制度。
——实施了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战略。我院临床医学、麻醉学和护理学专业均制定了建设省级本科品牌专业的实施计划,其中麻醉学专业已成为湖北省普通高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人体解剖学》和《内科学》已批准成为湖北省精品课程。
——专业教学基地进一步拓宽。新组建了第二、第三临床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由3所临床学院(医院)共同完成,在相关附属医院药学部、口腔医院、临床检验中心的基础上,建成了新设药学、口腔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后期教学基地,确保了临床理论课教学全部在各临床学院(医院)进行。
——各专业就业情况比较稳定,毕业生一次性平均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其中麻醉学、护理学和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
(二)专业建设面临的困难与存在的问题
——教学业务经费投入不足。近几年我院主干专业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学校用于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所占比例较大,教学业务经费投入与国家要求有一定差距。
——师资流失较多、高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由于学院地处山区城市,加之医学学科高职称高学历人才社会需求旺盛,我院近年来人才流失较多,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比较困难,严重制约了教学科研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不尽合理。我院主要以临床医学类专业为主,医学相关类和非医学类专业有待进一步拓展。
三、我院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
(一)基本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院将以专业内涵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办学条件建设为基础,以品牌专业建设为特色,以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山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办好现设本科专业,严格按照我院现有办学条件和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并根据社会需求,适度发展新专业。
(二)奋斗目标
今后5年,我院要对各专业发展目标进行合理定位,进一步改善现设专业条件,对新设专业要迅速完善必要的教学条件,充实内涵,改革创新,办出特色。
——“十一五”期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申报设置2—3个本科专业,同时在临床医学、护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宽口径专业内设置若干柔性专业方向,使我院的本科专业数达到12—14个,专业学科门类达到4—5个;
——在我院基本形成以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为主干,以品牌专业为优势和特色,医学类和相关医学类专业数相对齐全,结构较为优化,并有若干柔性专业方向的专业设置体系。全面完成麻醉学建设省级本科品牌专业的各项工作,确保临床医学专业成为新一批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拓宽护理学专业办学空间,增强办学实力,努力创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项目;改善其他专业教学条件,逐步充实办学内涵。
——逐步形成以“基础厚实、素质全面、注重技能”为专业培养特色,符合新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
四、“十一五”期间我院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十一五”期间是我院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我院必须抢抓机遇,明确目标,细化措施,加快建设。
(一)抓好各专业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各专业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十一五”计划,科学设计本专业“十一五”具体建设计划。麻醉学专业要严格按照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的既定计划,抓紧完成后续工作,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实施进一步发展的建设计划,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要按照创建省级本科品牌专业的要求,组织制定并实施专业建设的具体计划;其它各专业要认真分析本专业现有办学条件,充分论证其未来5-10年内的发展目标,做好建设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拟新增专业要充分分析我院现有办学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出完善的专业筹建实施方案。
(二)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完善和充实各专业教学基本条件。一是加强教室、实验室和各类场馆建设,使我院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满足专业教学需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二是推进“两个中心”(即基础医学实验示范中心和临床技能培训考核中心)的建设,完善“两个中心”运行机制;加强各专业实验室建设,确保各专业实验项目开出率达到95%。三是加大图书经费投入,按照生均80册和生均年进书量3册的要求,加强图书资料建设。四是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到5000元和教学设备费年增加值大于新一年新增设备值10%的要求,加大教学仪器设备经费投入。五是加大教学业务费、体育维持费、教学差旅费和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等教学运转经费投入,确保投入经费达到学费总收入的25%。
(三)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方案规定的生师比A级标准(≤9:1)要求,规划我院师资队伍的规模,加速师资队伍的引进与培养,推进教师硕士、博士化进程。新增师资原则上必须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新设专业新增教师原则上必须是本专业内品学兼优的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同时,通过制订优惠政策,加大重点专业、重点课程的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引进力度,学院对这类教师在科研经费、住房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十一五”期间,根据学院专业设置计划及学科和课程建设重点,通过研究生学历教育、“导师制”在职培养、专业进修,访问研究和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工作,加大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力度,学院对省级以上立项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逐步实施“学术假”制度,确保教师的科研时间。通过3至5年的引进和培养,使重点专业专任师资队伍中具有教学高级职称者达到50%至60%,讲师职称者达到3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50%以上,形成一支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造诣较高,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四)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力度。根据我院已搭建的五年制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育平台和四年制医学类专业医学基础课程教育平台的要求,拓宽专业基础,注重通识教育,突出专业技能,强化专业特色,逐步过渡到新生入校后不再分专业,先按宽口径教育平台实施教学,1-2年后再分专业,进入专业课学习;深入研究高等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推进全球标准在我国的本土化进程,促进我院教育教学尽快与国际标准全面接轨;进一步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同时进行“讨论式”、“病例分析”和“合作式学习”等先进教学方法改革。今后,每年要有10至15项校级教研立项课题,要有3至5项省级教研立项课题,5年内产生校级教学成果奖30至40项,力争产生8至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或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进行特色领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今后5年,要确保申请到省厅级以上规划课题40项,其中应至少有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省级以上课题鉴定和技术鉴定80至100项,主编和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0至15部,出版专着8至10部。
(五)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区别不同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加强实验、见习、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和严格实践教学考核,保障各环节的时间和效果。营造“实践育人”氛围,继续开展学生“临床技能大赛”、“护理技能大赛”、“实验设计大赛”、“英语演讲大赛”等实践教学比赛,激励学生重视实践技能学习。
(六)继续实施品牌专业和精品课程战略。学校将继续投入专项资金优先建设好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两个主干专业,使它们在教学条件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带头、示范和辐射作用,保持其在学校内优势和主干地位,确保其在省属医学院校同类专业的教学领先地位,努力办成我省乃至鄂、豫、渝、川、陕毗邻地区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人才和在职人员培养和进修提高的基地。
(七)继续坚持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培养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继续加强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和武汉大学医学院等重点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工作力度,逐步增加年招生人数;加强学校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工作,在时机成熟的条件下开展七年制本科教育。
(八)加强对专业建设的管理工作。成立各专业委员会,具体负责专业建设和管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任务,强化管理。大力开展教学督导和质量评估工作,学院将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分期分批评估专业、学科、课程建设情况和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采用现代化教学管理手段,开展医学教学管理研究,进一步完善质量监控体系,形成具有医学教育特点的、灵活、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确保医学教育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在人事、分配制度、后勤工作等方面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